总结一下2017年看的书

讲真话还好能看自己在萝卜笔记上面做了哪些书的摘录……不然真的记不住了——至于那些看了没做书摘的,那就真的没办法了。

虽然和高中的时候相比,看书的量是真的下降了,但是回来数一数还是不少的嘛。

不过变成数的过来的程度这一点上就已经输了(笑

看了看学校里面还有一堆没看的书,只能叹一口气感慨一下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了。

大概就是分类之后照着时间顺序排下来了。

小说

最明显的感觉就是看小说没高中那么多了,阅读的能力下降了,只能看看网文了。

如果算上网文的话可能阅读量比起高中没有减太多就是了。

  • 《秀拉》
  • 《所罗门之歌》

托妮·莫里森二连。

我一月份在读秀拉,二月份在读所罗门之歌。

说实话看了有点久了已经忘了讲的什么,隐约记得讲的是美国黑人与女人的故事。她的小说我渐渐的读不出什么味道了,完全没有高中时第一次看到《爱》和《宠儿》那种惊为天人的感觉。应该确实是我的鉴赏能力下降了。

  • 《在路上》

凯鲁亚克的小说,三月份的时候读了一点,没看完。

讲的是一伙美国的年轻人在广袤的大地上开车到处旅行流浪的故事。

我的大学生活也这般内心空空荡荡迷茫而不知前路,但是我就是没有这般去反抗走上去寻找意义之路的勇气,和垮掉的一代比起来,我是真的菜,简直可以称之为“想垮掉而不得的一代”。

  • 《少年巴比伦》

路內的小说,应该是今年看的网文以外的唯一一本国内小说了。

这本书看的很快,因为不是什么看起来很费劲的小说,所以很快就看完了。

看的时候总给我一点王小波的感觉,然后去翻了翻王小波的小说感觉果然还是王小波厉害啊(笑)。

  • 《荒原狼》

黑塞的小说。

挺严肃的小说,同样是看了有点久了不太记得了,翻了一下书摘分享一下这句话吧。

你在头脑中本来有一幅生活的图画,你有信仰,有要求,你原本准备做一番事,准备受苦牺牲,但是你逐渐看出,世界根本不要求你有所作为,作出牺牲,世界并不要求你做出这类事情,生活并不是英雄角色及其类似事情的英雄史诗,你逐渐发觉生活只是优雅的好房间,人们住在这个房间里吃饭,喝酒,喝咖啡,穿上一双针织袜子,玩玩纸牌,听听收音机,人们感到心满意足。谁要追求别的东西,谁身上具有别的东西——带有英雄气概的、美好的事物,崇敬伟大的诗人或崇敬圣人,他就是傻瓜或唐吉诃德式的骑士。

  • 《蝇王》

戈尔丁写的……寓言故事?似乎作者本人不太喜欢这本书被人认为是寓言,而更希望被认为是神话。当然,这和这本书的让内容关系不太大就是了。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和鲁滨逊漂流记恰恰相反的故事。一场事故让一群孩子漂流到了荒岛上,而这群孩子却没能互帮互助团结友爱文明和谐的在岛上等待救援,恰恰相反,他们的行为只是越来越野蛮也越来越让人难以接受。

从成年人的视角出发似乎总觉得孩童应当天真烂漫无邪气,但是事实上果真如此吗?

  • 《芒果街上的小屋》

学校的毕业生丢掉的书被宿管五块钱一本在寝室门口卖,我五块钱买到的,感觉比玩cy游戏的人还赚2333

明明是小说,读起来就像诗一样,又给了我以前读《情人》的时候那种用眼睛来体会音韵之美的感受。

  • 《我的名字叫红》

帕慕克的小说。

我们现在会觉得YSL很落后很野蛮,但是对于任何一个对历史有点了解的人而言都会明白当年的YSL文化是多么的强盛。

  •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集。

说实话我找书有一个原则,基本是我喜欢的作家所推崇的他的老师的书去看肯定没错,比如杜拉斯之于王小波。但是我很喜欢马尔克斯,但是对于他所推崇的福克纳我就很难喜欢起来,总觉的读起来缺点味道。估计也是读了大学天天看网文看不下太费劲的书的缘故吧。

戏剧

这个就一直是小头了,高中的时候也就只看了达里奥·福之类的寥寥几部,这样看来貌似还不减反增了2333

  • 《圣女贞德》

萧伯纳写的。

当年买的时候正赶上BGO黑贞up,然后我还正好抽中了2333

讲贞德的书这本比马克吐温的那本靠谱多了,真的,绝对不要去看马克吐温那本《巾帼英雄贞德传》……

这本写的真的是挺不错,把贞德伟大在哪里,以及为什么宗教人士以及国内的贵族想要置贞德于死地讲的很清楚。

做了贞德教皇,还不满足,你还要同时做凯撒和亚历山大。

  • 《等待戈多》

形式是严肃的,过程是看不懂的。

讲的就是两个人在等待戈多。为什么等?不知道。等他来干什么?不知道。他长什么样?不知道。我们认识他吗?不知道。他是谁?不知道。

这就使得这部戏不像别的戏剧,十分之荒诞,演了半天不知道在演什么东西。而这个荒诞之处也正是这部戏剧的严肃之所在。我们的人生不也正是如同等待戈多一般的一团乱麻,实际上一点意义都没有,只是做做着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的事情,只求一死而已吗?

当然这是我的理解,之前在QQ群里交流的时候saya姐说其实这还有铁幕那一边的坦克太猛了我们打不过啊真绝望的理解2333

诗歌

  • 聂鲁达《疑问集》
  • 聂鲁达《西班牙在心中》

聂鲁达和马尔克斯是我心目中的拉美文学双璧。

至于经常有人吹的那个什么鸡汤文学作者什么牧羊少年——那是什么垃圾,只配拿来擦鞋!

  • 阿多尼斯《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

他有多重身份,

因为他只有一个国度:自由。

  • 普希金诗集

不知我将近苍老的年华,

还能否为您把新婚的贺诗献上?

人文社科

高中的时候根本不去看这种书来着……到了大学反而经常看了。

也许是为了键盘政治的需要……?(笑)

  • 《西方文学十五讲》

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西方文学的演变以及各个流派。

我永远喜欢后现代主义文学。

  • 《枪炮、细菌和钢铁》

为什么是欧亚大陆的人进化出了更高级的文明然后在美洲大杀特杀征服土著而不是像ck2游戏里面那样阿兹特克王师上岸吊打欧陆呢?这本书讲了好几个原因。

当然具体的原因还是得自己看书去,这本书还是挺有意思的。

  • 《西西弗的神话》

说实话我没看懂。经常是一页书翻过去了然后惊觉“嗯我刚刚看了什么”……

这本书我高中写作文的时候经常引用,然后我是真的没有想到看起来是真的这么难看23333

也许这是真实雨宫好龙。

  • 《童年的消逝》
  • 《娱乐至死》

这两本书应该是波兹曼最有名的两本了吧,至少我是想不起来他还写过第三本什么书了23333

童年的产生起源于中世纪结束时候印刷术的发明,这个使得童年成为了没能学会阅读能力的年龄阶段,因为书挑人,小孩子看不懂的书就是看不懂;而童年消失于电视机的发明以后,因为图像信息谁都能看懂,而且电视机对于孩童与成年人一视同仁。而这就导致一个后果,儿童越来越成人而成人也越来越童稚。

娱乐至死这本书太有名不讲了。

  • 《金枝》

还没看完,正在看。

弗雷泽在这本书里面讲了世界各处的宗教习俗以及人类早期的巫术,串在一起娓娓道来,还挺有意思的。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Built with Hugo
主题 StackJimmy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