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d image of post Read It Later (Never)

Read It Later (Never)

手搓稍后阅读系统

为了方便自己能上班摸鱼,也为了节约自己在家里的时候的宝贵的打游戏时间,决定整个稍后阅读(Read it later)的工具玩玩。这样子万一在家里正在打游戏呢,群友在QQ群里给发了个文章,我保存一下,第二天去上班再看,就可以游戏照打了。

从这个应用场景出发,我觉得首先就毙了instapaper了,毕竟是个外国软件,在办公室电脑没条件用,网络环境上过不去。此外,比如说wallabag、readeck之类的自托管应用也没辙,我没NAS(原先那个玩腻了挂闲鱼出了)。然后能选的选项就不多了。

Cubox在各种意义上是一个很不错的选项:在墙内、对国内网站的解析做得好、有手机和网页端。如果非要挑刺的话可能主要是网页端太重量级了,单位电脑比较垃圾,不太好带。真的促使我不用的原因主要还是嫌人家的订阅价格太贵了,免费版只能存200篇文章,之后就是两百一年,感觉我搞这个就随便搞搞,不太值这个价格,最好还是选能白嫖的。印象笔记也类似。

考虑到我这个应用场景,倒是不一定真的需要pocket、instapaper这种类型的稍后阅读软件,毕竟只在家里电脑上存,在其他地方读,所以可以糊弄。就比如说配好github actions,每次看到什么网页直接剪藏下来把md文件往文件夹里一丢,然后自动发布到github pages上。

这玩意听起来还是挺容易的,但是实际上也还是踩了不少坑。因为有些工具看似适合,实际上还是差点意思。

  • gitbook:其实我以前搭过一次,那个时候就用的gitbook,现在基本废了。gitbook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在本地自己构建的,这个版本已经几乎废了,根本加载不了plugins;另一个是gitbook.com的在线版本,这个版本要publish还得花钱,还不便宜。
  • hugo、hexo:传统老方案了,我博客用的就是hugo。但是这个用来做剪报就不太合适,因为最好就是md剪藏下来往文件夹一丢别的什么都不用管,但是这种搞博客的东西还得给md配frontmatter,所以pass了。
  • docsify、docute:这俩还是更适合真的写文档用,哪怕是写博客都不适合。配置起来倒是特别方便,写个html直接和一堆md丢一块就行,但是侧边栏得全部手写,否则只是得到了一个首页,没有收藏文章的入口。

最后到头来找了个mkdocs的仓库,fork过来直接用了,倒是有一种以前用gitbook的感觉。


顺便提一嘴关于怎么剪藏md的问题。我自己用的是Circle阅读助手。

这是一个用来给网页加阅读模式的chrome拓展,也可以导出md。这里比较好的一点是导出md的时候可以把图片设置成内嵌的,解决了md里图片不知道怎么搞的老大难问题。

Licensed under CC BY-NC-SA 4.0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使用 Hugo 构建
主题 StackJimmy 设计